日本向海中排放核污水引发了舆论场上的巨大冲击。这场冲击中,最重要的一个争论是核污水与核废水区别之争。简单地说,废水是正常运行中产生的,没有接触核燃料。但污水是直接流过燃料的。有人形象的比喻,废水是煮未破壳的鸡蛋的水,污水是鸡蛋汤。
煮鸡蛋的比喻很形象。但是比喻往往不精确、有扭曲;比喻是为了好理解;而好理解,换个意思,就是好传播。所以这既是一个专业的科学问题,也是一个传播问题。恰好,这两方面我都算涉及。我的同学中有曾做核电站冷却的,也有做净化水的。核电站的氚,一部分来自流经一回路的轻水或重水中的氕、氘被中子辐照产生。需要指出的是,即便壳体包裹着核燃料,反应产生的中子,一样的可以穿透壳体,产生出氚。还有一部分来自于反应堆中其他物质,例如中子吸收剂硼B,经核反应后产生氚。还有一部分来自堆芯燃料芯块中裂变产物中产生的氚,氚是氢元素,单质氚对于金属有很强渗透性,会渗透锆合金燃料包壳,进入流经一回路的冷却水。冷却剂的放射性过高,会带来运行、维护上的麻烦,但目前没有高效、经济的办法将氚单独从冷却剂中分离出来。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排放一定量的冷却剂,换上新的。这也是所谓的核废水。在事故后注入损毁反应堆堆芯的冷却水,以及渗入反应堆的地下水和雨水,包含堆芯中存在的各种放射性核素,当然也包含氚。这就是所谓的核污水。核污水与正常冷却水当然不一样,所以,日本搞了一套净化系统来过滤这些核素。这套系统包含铯/锶过滤系统、反渗透系统和ALPS(高级液体处理系统,Advanced Liquid Processing System)系统组成。简单地说,就是把鸡蛋汤过滤为煮未破壳的鸡蛋的水。日本可以将其他物质过滤,但却无法过滤氚,因为氚就是水分子中的氢。氚(Tritium)是氢(Hydrogen)的同位素,但它比氢多了两个中子。中学化学就教过,氢的三种同位素,化学性质几乎相同。对于“氚”,日本的说法是,已经稀释到日本国家辐射浓度基准值四十分之一,相当于世界卫生组织(WHO)制定的饮用水辐射安全标准的七分之一,与其他国家正常运营的核电站所排放的冷却水相当,只要稀释后缓慢排海,对人体与环境均不构成显著危险。氚会发生β衰变,释放出β射线,即高速电子流。β射线穿透能力并不强。衣物、几毫米的金属、一张纸、皮肤都能挡掉β射线。当然,皮肤角质层在挡掉β射线的时候,也会受损伤。总体来说,一般认为β射线是一种轻微的外照射危害因素。对于β射线,主要是防止内照射,就是吃进去之后,辐射身体器官。不过,氚不会在海洋生物中富集,不会像汞那样富集在金枪鱼等生物体内,也不像碘会富集在甲状腺,因为氚是以水的形式存在的。氚也被用作夜光手表,劳力士在1960年至1999年生产的表中就有使用,表盘上会看到T<25的标记,表示放射性能量在25微居里以下。由于氚的半衰期约为12年,现在这些表都不能清晰发光了。能用作表盘,是因为β射线对人体外照射伤害不大,也没有相关致癌记录。毕竟1960年,人类对放射性已经研究得很清楚了。实际上,现在各大平台、实体玩具店,也有氚夜光管公开出售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成立了一个工作组,由11名科学家组成,来审核这个事情,其中有一位是代表中国政府的专家。总体来说,这个说法,基本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认可。国家层面看,世界上的确有很多民间结构、公民反对的声音,任何国家也不可能赞同,就像一个国家不会强烈赞同另一个国家修核电站,但作为国家意志,总体上,强烈反对的不多。当然,要求日本使用更安全、花费成本更大的方法,也不能说错。毕竟,“我没做错,我不想为你的任何错误付出代价,或者你明明还可以做得更多,以减少我的损失”,这种说法永远站得住脚。当然,前提是抛弃共同体的概念。本文只是最简单的科普,但都如此复杂。科学的逻辑总是复杂的,非科学的东西往往是简单的。就像太阳东升西落,得到太阳围绕地球转是简单的,但反过来,哪怕是现代人要自己观察、推导出来也不容易。时间的恒定,逻辑也是简单的,但相对论,到了大学很多人也未必能搞懂。这种落差就使得传播中出现各种谣言、夸大。现在很多人在抢盐、还有很多人在抢购海鲜,以至于价格上涨,还有很多人拥进直播间骂渔民。这种影响会持续很久,道理很简单,只要日本还在排放,中国海域必然受到影响,造成中国与海洋相关的产业的重大损失。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.9万亿元,比上年增长6.2%,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.0%。其中,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729亿元,第二产业增加值31987亿元,第三产业增加值53700亿元。根据自然资源部海洋战略规划与经济司公布的《2019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》,2019年全国海洋生产总值89415亿元,比上年增长6.2%,十年间翻了一番。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.0%,占沿海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.1%。其中,海洋第一产业增加值3729亿元,占比4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31987亿元,占比35.8%;第三产业增加值53700亿元,占比60.0%。在农业部公布的渔业产值中,海洋捕捞产值2488.91亿元,海水养殖产值4638.84亿元,加起来大约7100亿元。相比之下,日本出口到中国的海鲜一年仅24亿元。最近才刚刚开海,渔民大致上是前一周出海的,有些地方还有开海节。渔民出海短的大约半个月,长的半年。这是疫情后第一次开海,想着疫情后放开的餐饮业,带着一船渔获,他们肯定是很高兴的。但返回的时候,市场行情应该还不错,甚至更贵,但这只是不买之前的囤货,接下来,肯定是断崖式下跌。另一个即将被重创的行业就是沿海旅游。目前,全国滨海旅游景点已达1500余个,比如“浪漫之都”大连、“度假天堂”三亚、“南国明珠”北海等一系列滨海休闲城市。中国滨海旅游产值仅次于海洋渔业,占海洋产业总产值的26.24%。在我国26个主要旅游城市中,12个是滨海城市(大连、天津、青岛、上海、杭州、宁波、福州、厦门、深圳、珠海、广州、海口),这12个城市旅游企业的总营业收入达到444.7亿元,占当年全国旅游总收入的40.2%。2017年的数据,滨海旅游游客接待量为14.64亿人次,占全国旅游游客总量的41.09%。这是一个很大的体量。滨海旅游的基础是海洋,以沙滩、海水为核心,还能带动当地的餐饮、娱乐、酒店,以及其他人文景观旅游项目。如果一个滨海城市的海滩、海鲜都不能碰了,那么这个城市的其他旅游项目也很难独立吸引游客。所以,造成的损失会远大于旅游本身。
现代对于抢盐,各盐业公司都澄清多用井盐,但渔民们怎么澄清呢?三亚的海滩酒店怎么澄清呢?如果污染流不到中国,中国反应何必那么大;如果污染到中国,中国渔民打的鱼还能吃吗?三亚的海滩还能去吗?这些需求会转移吗?经济活动中,行业变迁一般是缓慢的,但也会造成摩擦性失业,当行业剧烈变换的时候,需求与供给都来不及转移,造成的损失只会更大。简单地说,喜欢水的人未必喜欢爬山,而渔民也不可能都能完美过渡到骑手、快递,他们投资几百万的渔船也不可能挪作他用,更何况,现在骑手快递本来就饱和了。另一个问题是,一个事件的传播,重点议题会覆盖其他议题。现在日本准备排放三十年,这三十年内的监控,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,国际原子能机构也有安排。但中国可以促进监控更好地进行,促使这套过滤系统要完美地运行,这个问题不能失焦。那么,建立监督过滤系统长期完美运行的长效机制,拯救中国海洋产业,是当下急需要做的两件事。